Dark

Auto

Light

Dark

Auto

Light

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长:如果你是教师,你就是在描绘整个世界

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认为“知识是唯一可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建国后,以色列的800多万人口中走出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和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以及特殊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关于创新思维、奋斗精神、教师培养……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长夏伊·皮隆的这段访谈可能会为您的思考打开新的窗口。 自1948年宣布建国后,以色列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成功地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一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科技强国之一。以色列仅有800多万人口,但产生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130多位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犹太民族以不到世界0.2%的人口,获得了全世界约24%的诺奖,且涵盖各个学科领域。 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认为“知识是夺不走的财富”,是“唯一可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以色列开国总理古里安说:“犹太历史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前总理梅厄夫人说:“教育投资是卓有远见的投资。”长期以来, “知识即财富”这种观念已深入每一个以色列人的脑海中。 夏伊·皮隆于2013年3月任以色列教育部部长,“为以色列而教”项目发起人。2014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接受了时任《世界教育信息》杂志记者潘雅的专访。夏伊·皮隆于2015年6月卸任以色列教育部部长。 01 在以色列,每天不提出新问题的人没有资格睡觉 记者:以色列建国后短短几十年间就跃升至科技强国,很多国家都想探究其崛起背后蕴藏着的秘密,想知道为什么以色列有这么多创新成果, 有这么多诺奖得主。在您看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夏伊·皮隆:我认为创新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种在学校里就能习得的本领,而是一种文化。我们在谈到民族的创新性时,必须考虑整个国家,而不仅仅是教育体系。创新教育在幼儿园、中小学、大学都有所体现,可以说在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创新。 在以色列,我们总是教导孩子们要“跳出思维定式”(think out of the box) 。当学会了跳出思维定式,你就会一直向前看,开始学会思考科学技术的新步伐,开始看到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寻找开拓新时代的路径。因此,创新是属于个人的,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群体的。在以色列,创新是我们整个国家的精神。我认为,以色列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不同之处,就是这种创新文化。 在以色列,人们不喜欢沉默,喜欢问问题,喜欢对话和争辩。每天不提出新问题的人是没有资格睡觉的。鼓励学生踊跃提问,这是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不会规定标准答案,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有的甚至无解。犹太儿童在13岁时要举行成年礼,那时我们会问他们:“你有什么问题?给我们一个好问题, 好吗?” 当然,这种创新文化可能也是把双刃剑,有时会给我们制造许多小麻烦。比如,你要是当老师的话,还没讲两句话,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说“我有一个问题”“我也有一个问题”“我还有一个问题”——不像中国的孩子。我参观了北京的一所小学,看到学生们在教室里整整齐齐地坐着,老师走进来时学生们会恭恭敬敬地站起来行礼。中国的孩子很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对长辈很敬重。 02 教育孩子时要多问why和how,这才是创新思维和学习的关键 记者:如何引导学生去提问题? 夏伊·皮隆: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就学着去问7个W问题,谁 (who) 、什么地方 (where) 、什么时候 (when) 、做什么 (what) 、怎么做 (how) 、为什么 (why) 、哪个 (which) 。我想问你,在这7个W问题中,哪两个是最重要的? 在大部分的教育系统中,大部分的考试和测验中,常常问的两个问题是what和when,而我们教育孩子时要多问why和how,这才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改变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关键。在很多教育系统中,孩子们光会“学习”, 在以色列,我们强调“学会学习” (to learn how to learn) ,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记者:如何“学会学习”, 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夏伊·皮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宏观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你需要知道如何让一只眼睛看到过去,让另一只眼睛看到未来。一些人把两只眼睛都盯在现在, 而另一些人则把两只眼睛都盯在过去。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一边回顾过去,一边规划未来,同时着眼于当下。 一方面,历史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身份认同,需要规则、传统,需要了解本民族、本国家的历史。就像酒一样,愈是陈年,酒愈好,历史亦如此。土地上的树,其根都很粗壮。当你的“根”很深时就会说:“我在这里, 这是我的家。”特别是在中东这片比较复杂的地区,我们更需要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深厚的民族历史根基,让他们感觉到历史。当你学历史时,不仅要了解相关内容,也要有问题意识,了解它对你的生命,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另一方面,对未来的见解、畅想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去了解整个世界,了解其他的国家和民族,了解什么是人类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反复向学生们强调,我们的使命是改变世界,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教育。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接受教育不仅是为了个人发展,更是为了推动整个世界不断向前。学生们要从椅子上站起来,参与社会运动,用行动改变世界。 03 精英不局限于大脑,也在于“双手”和“心灵”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夏伊·皮隆: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人才,每个人身上都能有创新的闪光点。创新人才不是说你是不是运动健将、是不是音乐家、是不是画家。创新是社会的模式,也是教育系统的模式。在我眼里,人人都具有天赋,包括那些残障儿童。在很多国家,当人们谈论残障儿童时,总会称他们是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对我来说, 所有学生都有特殊需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是特殊的。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一谈到“精英”“人才”,就会首先想到科学、数学方面的杰出人士。我认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精英”。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所谓的“精英”。比如,有些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有些人善于语言,会说好几门外语,在不同的思维轨道上来去自如;有些人擅长数学、科学;有些人善于画画;有些人善于讲故事。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精英”,都在谈论创新。而在以色列,我们认识到“精英”不仅仅局限于“大脑”(head) …

Continue Reading